【臺北醫學大學】高雄義大醫院/杜元坤院長

杜元坤院長慷慨捐資臺北醫學大學新台幣4,300萬元,提升北醫運動及教學研究能量



杜元坤(醫20),1960年生於台南善化,父親是當時地方上的名律師。身為長子的他,家教甚嚴;用餐時,得等長輩用餐完才能上桌、家中雖有汽車,但總是弟、妹搭車上課,他得自行走路去學校。就讀台南一中時,成績名列前茅,但父親從沒誇獎過他,反而說:「在這樣的家庭裡沒表現第一,哪有面子呀!」杜院長笑著說:「從小,我還一直懷疑自己是不是他生的小孩。」

台南一中畢業後,考上北醫醫科,踏進校園的第一天,被北醫活潑、多元的校風吸引,不僅報名參加北極星詩社、康輔社、跆拳道社與橄欖球社,更創立了管弦樂團。有時白天比賽橄欖球,賽後擦乾汗、換件衣服,直奔中山堂,搖身一變,成了舞台上的小提琴手。

在北醫的日子不再維持第一名,每科只剛好Pass,每天的歡笑與汗水,才是杜元坤一直想要的「人生」。畢業那年,杜醫師的父母因辦黨外雜誌並刊登反政府言論,雙雙入獄服刑,也因為父母被這麼一關,父親在出獄後,將絕大部分的財產都捐了出去,此舉對杜元坤有極大的影響,就算現在當了院長,也沒什麼存款,因為錢都拿出去捐了!



杜元坤醫師是國內臂神經叢手術權威,縱使目前貴為義大醫院院長,但一週仍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待在手術室裡為病人服務,除了視病猶親,更重要的是不忘提攜後輩,讓年輕醫師跟刀,因為杜院長希望能在開刀的過程中傳承技術,讓這獨創的開刀技術能後繼有人。

杜院長平時穿著簡樸,腰身皮帶還是十年前病友所送,踩著磨損的舊鞋,卻幾乎捐出全部所得幫助需要的人,他喜悅地分享説:「做好事就像刮鬍子,要天天很自然地成為習慣,久沒刮會自覺面目可憎。」

做善事養成習慣的杜元坤院長,飲水思源、滿懷感恩北醫給了他一段美好的歲月,更念念不忘提攜後輩,因此慷慨捐資母校「橄欖球隊發展基金」2,000萬元、「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國際博士學位學程及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2,000萬元、「醫學工程學院基金」300萬元,共計4,300萬,嘉惠母校優秀人才,提升北醫運動及教學研究能量。

相關報導
https://reurl.cc/7kQAO5